编者按
为落实《beat365在线平台网址_假的网站365怎么看_365bet体育在线比分教育局关于“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省级试点项目实施意见》(温教评〔2020〕131号)精神,更好地推进省级试点项目 “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工作,促进区域、学校教师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提炼优秀成果,beat365在线平台网址_假的网站365怎么看_365bet体育在线比分教育评估院开展了2022年beat365在线平台网址_假的网站365怎么看_365bet体育在线比分“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案例评选活动。
此次活动得到各县(市、区)的大力支持,共选送了112篇。对照真实性、创新性、实效性、典型性的标准,经多位专家评定,共评出一等奖11篇,二等奖22篇,三等奖32篇。现将优秀案例予以展示,本期为第二期。
数据驱动下教、学、研一体的研究和实践——一次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的思考
平阳县昆阳镇第一小学 徐小巧 侯芙蓉 一、案例背景
1.“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种子学校 昆阳一小在2021年4月成立了数据驱动项目组,2021年11月被评为县优秀种子学校,同年12月被评为beat365在线平台网址_假的网站365怎么看_365bet体育在线比分“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种子学校。在此基础上,学校申报了市级课题《以单元作业驱动学校“减负提质”的实践研究》,深入开展对单元作业的研究,明确单元作业项目研究框架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模版。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完成单元作业研究任务。再根据单元作业反馈的数据来分析这个单元学习的疑难点,以此驱动教育教学。 2.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022版课标“强调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注重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师要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由此可见,教与学的精准关联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经验型教师依然缺乏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的意识,缺乏对学生课堂生成的素材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以经验认知代替学情分析,这样的教学没有针对性,导致出现有些课不用上学生也会,有些课没有突破难点学生又消化不了的教学现象。 3.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化活动多,有效性活动少。形式化教研活动是指教研活动的主题设计随意、教研的深度和老师的参与度不够,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平时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以“一人一课”为主,课上完了活动就结束了。至于为什么要上这节课,老师们没有去研究更没有自己的思考,所以这样的教研活动效果是不明显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增强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昆阳一小提出从“晒”课到“研”课,这和平阳县提出的“团队赛研”不谋而合。 (2)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以往的教研活动中上课的老师更多的是凭借“经验说话”,针对性不强,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反映学生对课程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学测量数据,却没有充分发挥数据驱动教学的作用,如何让数据“说话”,辅助教师的教学是目前学校校本教研活动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基于以上的思考,昆阳一小数学团队充分利用团队赛研这一契机,研究借助数据驱动实现精准教学和提高教师听评课的有效性,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轴对称》这一课为例谈谈我们的研究和实践的过程。 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1.借助单元作业,发现疑难问题 每学期每位老师要设计一份单元作业,包括单元作业设计、单元作业反馈表和单元作业讲评教案。根据单元作业反馈的数据发现这个单元学习的疑难点,以此驱动教育教学。在上一届《轴对称》单元作业反馈的数据中发现有60%的学生认为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见图1、图2),那是不是这届学生的学习难点呢? 图1:《轴对称》单元作业 图2:《轴对称》单元作业数据统计表 2.利用数据分析,厘清疑难问题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比较和分析反思,帮助教师厘清学生的学习疑难点,客观分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需求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建议,并及时实施新的教学计划,回应分析结果. (1)借助前测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的疑难点,精准把握学习起点 ①疑难点1:学生很难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在上课之前,我们对全校8个班级近400名学生进行了前测,从前测数据(见图4)发现66.32%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画出了很多条对称轴(见图5)。为了能更具体了解学生对不同方向对称轴的理解情况,我们再一次对学生进行前测,发现有36.32%和31.84%的学生认为两条对角线是对称轴(见图6)。于是我们再次对学生进行访谈,在和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原来学生是把平分线和对称轴进行混淆,误认为平分线就是对称轴。 图5:学生画“平行四边形的对称轴”作品 图6:“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前测数据 ②疑难点2:学生很难体验到轴对称也是图形的一种运动方式? 在前测中,我们发现有2.63%学生认为轴对称是图形的运动(见图4,图7是其中一个班的数据),通过访谈这几个学生的理由分别是:随便猜的;对折是运动;轴对称是图形转起来的。说明学生很难体验到轴对称也是一种图形的运动。 图7:“轴对称属于图形的运动吗?”的前测数据 通过前测的数据分析,基于学生的学习疑难点,确定这节课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借助数据分析在这节课中突破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借助这一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去探索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2)借助中测数据分析学生活动的有效性,精准把握教学定位 通过关键活动观察量表的分析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行为的优势与不足,对于关键问题的设置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会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借助数据,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予以取舍,学生已掌握的可以“舍”,学生易掌握的可以精简,学生理解较困难的应当精心组织。如此,才会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效率。 ①针对关键问题设置活动观察表,调整教师教学行为 通过“学习活动观察表”的数据(见图9)分析发现:活动一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用照镜子或折一折的方法进行验证,很少选择画一画的方法,说明学生还是喜欢动手操作活动的方式验证。活动二学生很难从一幅图中发现“对称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这一特征,说明素材提供得还不够,在材料选择上还需要进行调整。 ②针对关键问题设置活动观察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借助“学习活动观察表”的数据分析除了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同时还可以贴近学生个体的需求和爱好,有助于学生学得更为有效。比如这节课一开始的设计是利用一幅图来观察,发现学生只会关注到距离相等这个特征,由于受到方格纸中垂线的干扰很难发现轴对称的垂直特征。于是多次改进教学,增加了这种斜向摆放图形的素材,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学得更有效(见图10)。 图10:探究轴对称图形的“垂直”特征环节的三次改进 (3)借助后测数据分析教学的有效性,精准评价学习效果 “后测”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教师在课堂教学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用试卷和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后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的体验感,教师则可以通过后测了解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图11:学生后测练习单 图12:学生后测练习数据统计表 借助第一次试教的后测数据分析(见图12),我们发现学生对第2题中菱形和“L”的判断和操作题的第3小题错误率高。不难看出这3题的对称轴都是斜着的情况,学生的正确率低这充分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不能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两个特征来进行判断。显然这样的水平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的教学设计就要改进。 3.巧用整改措施,突破疑难问题 基于以上的数据分析以及团队的思考,我们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进行多次的调整和改进。 (1)材料选择:从“单一”走向“全面” 在前面几次教学中,不管是树形图还是星星图,我们都是选择从一幅图入手来研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见图13左)。但从课堂观察数据来看,学生很难从一幅图发现轴对称图形“对称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的特征。针对学生探究学习中的这一疑难问题,我们思考:多幅图的对比研究会更有利于学生观察特征。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设计了五幅图的对比探究材料(见图13中)。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又发现以下两个问题:①不在格点上的后3幅图形增加了探究的难度;②材料太多,短时间内学生很难提炼特征。于是我们再次调整至3幅图(见图13右)。通过课堂观察数据的收集(见图14),我们发现:能发现特征的人数变多了,而且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也能更有意识地去利用这些特征。 图14:“学习活动观察表”数据统计 通过研究材料从“一幅图”到“多副图”的转变,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对称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概念教学:从“混淆”走向“明朗” 在前测中学生画对称轴是画了很多平分线,且认为“只要一条线能将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个相同的部分,这两个部分就可以完全重合,这样的线就是对称轴”。显然这些学生混淆了平分线和对称轴的概念,这就是学生在认知轴对称图形中的又一疑难问题。于是我们思考:在教学中渗透垂直平分线会更有利于学生对对称轴概念的理解。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追问“为什么刚才有那么多同学认为它们是对称轴”,直击混淆点,触碰平分线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分线和对称轴的区别;接着利用几何画板验证,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到平行四边形所有的平分线都不是它的对称轴;最终得到“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结论。(见图15右)这样有利于突破学习难点和帮助学生概念的形成,课后对学生进行后测时,出错的孩子大幅度减少了(见图16)。 图16:前后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通过这一转变,整节课让学生深刻感悟到“对称轴不仅仅是平分线,还得具备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连线和对称轴互相垂直的特征”。 (3)内涵教学:从“表象”走向“本质” 我们的第一次试教是从画入手,三次画的活动串起一节课(见图17左)。“第一次画”研究特征,归纳画法。“第二次画”巩固画法,并通过问题“刚才对称点是横着找的,现在怎么竖着找呢?”渗透对称点的方向和对称轴有关。“第三次画”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对称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虽然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我们发现这样教学更多关注技能的训练。而在前测中,我们发现一个班只有3个学生认为轴对称是图形的运动。这说明学生很难体验轴对称是一种图形的运动,这是学生学习中的又一个疑难问题。于是我们思考:从图形运动的视角展开教学会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轴对称的运动本质。 基于这个想法,我们有了从“画”到“不画”的转变。(见图17右)先是将以经验感知为主的画改为照镜子与对折的操作,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镜像、对折带来的运动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运动经验。再让学生利用这些经验去想象点、面的镜面投射,帮助学生从点的运动变换感知对称点与对称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后测中学生对“轴对称”的描述也证实了这一点。(见图18) 图18:后测中学生对“轴对称”的描述 三、案例反思 数据驱动教研活动是学科进行教研反馈、问题挖掘、归因分析与措施调整的重要手段,发挥测量数据的导向、诊断、改进和管理功能,将学生学习的疑难点清晰而有层次地呈现出来,从而帮助教师更精准地“教”,指导学生更精益地“学”,构建高效课堂。 1.“数据驱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证研究能力 从“经验说话”到“数据驱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需要教师具有对数据分析、理解的能力,要求教师既会看到数据的表象,也能看到数据背面的意义和价值。整个教研活动从学生的认知难点出发,针对3个疑难问题,结合收集到的数据不断调整教学设计并做出了三大转变,最后利用多种数据检验转变后的教学效果。不管是“学习活动观察表”的数据、还是前后的对比分析、抑或是学生课后对“轴对称”的描述,都在向我们证明数据驱动这种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有效的。 上一学年在市、县单元作业设计评比中,获市级一、二、三等奖8人次,县级一、二、三等奖17人次。同时,多位老师在市、县各级活动中,对我校的单元作业和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做过10次相关的专题发言和汇报。参加县“团队赛研”活动也是硕果累累:参与的团队均获一等奖,其中10位老师获个人一等奖,2位老师获个人二等奖。 2.“数据驱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精准有效学习 基于数据驱动模式下的课堂,使学生能更精准地进行学习,提高作业的正确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提升学习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学习、爱思考、爱探究的能力。在每年的市、县级小课题和小论文评比中,屡获佳绩。2022年11月昆阳一小被评为beat365在线平台网址_假的网站365怎么看_365bet体育在线比分首批“数学家摇篮工程”领军学校,在历届的beat365在线平台网址_假的网站365怎么看_365bet体育在线比分小数学家评比中,有3位学生获得市小学数学家称号,5位学生获得市小数学家提名奖。在平阳县举行首届小数学家评比中,全县10名小数学家我们学校就占了4个。 3.“数据驱动”有利于构建新型的教研模式 昆阳一小数学团队在对“数据驱动”教研活动的研究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和完善一套实证研究的校本教研模式。(见图19)基于系统规划,从单元作业出发,整个教研活动的学习数据来源于课前、课中和课后,通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数据持续不断的采集,逐步形成教学大数据。借助对教学大数据进行多元分析和深度挖掘,调整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重新设计教学活动,在这样的迭代循环中不断研究,以达到精准教学的目的。在整个项目的开展和研究的过程中,课堂活动观察表的出现使得老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参与率发生质的转变,从而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见图20)。 图19:昆阳一小实证研究校本教研模式 图20:教师课堂观察记录 4.我们的思考 自学校数据驱动项目组成立以来,我们按计划开展了项目研究与实践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这些成果还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接下来,我们将在以下方面继续探究: 如何让更多的老师体会到是数据驱动教育教学带来的优势,感受数据好用、方便,从而喜欢上“数据”,主动参与到数据驱动教学研究中来?怎样能让数据驱动这种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辐射到更多甚至全体教师?